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,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,现在就让我们写4篇走心的读后感吧。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抗日战争》读后感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近代抗战读后感 篇1
1937年,日本鬼子就进了中原,杀害了千千万万,数不胜数的同胞们。也有千千万万个战士们跟日本去搏斗,在搏斗中,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们,取得了胜利。我们不能忘记日本鬼子的残忍,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。
抗日战争的勇士们是多么的勇敢,而我是多么的胆小。勇士们摔伤很多血什么都不顾,仍然去跟日本鬼子搏斗。而我摔伤了一点点血都要哭了。
以后我一定要像抗日战争中的勇士学习,做一个勇敢的小女孩。
近代抗战读后感 篇2
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“重读抗战家书”,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:为国战死、事极光荣。瞬间,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“祖国受侵略,母亲受*辱,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,爱国人士抛妻弃子,远离家乡,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,把一腔热血、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。
重读抗战家书,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、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。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。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,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,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。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、为民族、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,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。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坚守光荣传统,坚守和平与幸福。
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,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: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,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'传统。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,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、戚继光抗击倭寇,有林则徐虎门销烟、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。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、事件相系的,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,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,激发民族自尊心、自信心和自豪感,激励自己勤政爱民、奋发有为、国之栋梁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:“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,惟有发扬起来,中国才真正地进步。”所以,重读抗战家书,可以深刻感受到:一封封家书,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,置个人生死于不顾,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,让我们永远缅怀,值得学习和敬仰。
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,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,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,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,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,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。“重读抗战家书”所提供的,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。
烈士远行,英名不朽。今天,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,补好精神之“钙”;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,都应对照审视自己,照亮前进的方向。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,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,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,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。
近代抗战读后感 篇3
言诤诤,沙场绝笔,父母兄长谆谆叮咛。语切切,鸿雁传书,夫妻恋人依依深情。——题记
在今年寒假即将到来的时候,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本名为《重读抗战家书》的书。我最初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,在思想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共鸣,甚至然没有多大感觉。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和现在相距甚远,我们根本就无法体会到。
但是,当我看完戴安澜、左权、张自忠、吉鸿昌、黄洛峰、王雨亭等十数位爱国志士的家书之后,在我的心中,泛起了一股特殊的感觉。因为在这些家书中,既没有那些虚伪的措辞,也没有那些夸大其词的演讲,只有他们笔下朴实的言语,对亲人的思念,以及对牺牲的坦然。
从戴安澜将军的家书中,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位抗战志士“为国战死,事极光荣”的强烈爱国之情,更能体会到一位孝子对“老母外出,未能侍奉。端公仙逝,未及送葬。”的愧怍。左权将军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,“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,还要灭我之种。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。”这是左权将军对于抗战的决心,既然日寇要灭我中华,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,当然应该为了祖国,为了中华去战斗。
他们所写所记的,是包含了自己对家人思念之情。一封封家书,同样也是在牺牲前夕的一封封遗书。其实,这些先烈们与普通人无异,他们也爱自己的妻儿,也想侍奉自己的双亲。但是,在国家危难面前,他们毅然选择投入战场,“以报国家养育!”这是一种怎样的'慷慨激昂,又是一种怎样的大义凛然,如果换做他人,又怎会有如此魄力呢?
《重读抗战家书》让我的到了心灵的滋养、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。他用爱国志士自己的笔,令我们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。
虽然七十年多前的那场战争早已沉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,但是那一封封从沙场上保存下来的家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——永远不能忘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。
曾几何时,有多少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祖国母亲而抛妻舍子,背井离乡,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上,用自己的血肉为祖国母亲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。
鲁迅先生曾经说过:“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,惟有发扬起来,中国才真正地进步。”
我们应该牢记先烈们的遗志,从抗战家书中获取知识,汲取营养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奋斗。
近代抗战读后感 篇4
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——《抗日战争史》。翻开《抗日战争史》,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连天的炮火、浓烟滚滚的战场。一个个满身鲜血、汗流浃背、奋力拼搏的.八路军战士。无数英雄事迹能够让我们感慨万千,而伟人们的事迹也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颂。也许正如“距离感产生美”这一句话所说的一样,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,我对于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不是十分地敏感,而更加喜欢关注的却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、小情节。当中,一封简 短 的 书 信《 告 全 军 将 士 书》就 让 我 感触 良 多。那 是 发生 在 淞 沪 抗 战 的过程中事情:即将投入战斗的第五军广大官兵,士气高昂,决定与第十九路军团结一致,并肩战斗,抵御暴日侵凌。此时军长张治中特发布的《告全军将士书》中写道:“深望我军将士,人人抱必死之心,以就国家,以救民族。假如日军犹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,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;反之,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,必与日军拼命到底。60年前,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,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,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。
60年后,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:万众一心,艰苦奋斗,百折不挠,敢于胜利。
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、大联合,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,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。慷慨赴死、不怕牺牲、百折不挠、艰苦奋斗,是伟大的抗战将士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。
国难当头,英烈辈出。从杨靖宇、彭雪枫,到佟麟阁、张自忠……无论是共产党员,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,每一个名字背后,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。
历史无言,精神不朽。抗日战争的胜利,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;伟大的抗战精神,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。这是一面旗帜,迎风招展,猎猎飘扬。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,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。
勿忘国耻,让我们记住这一段艰难岁月,记住这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。铭记住用鲜血染红的爱国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