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红薯 >地图 >读后感 >

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

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

时间:2024-03-22 作者:大红薯

相关推荐

读书提高了我们的文化水平素质,增长了我们的社会阅历,人生一定要读一次作者写的作品,这会让你受益匪浅。 写读后感能够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和成长经历。想要更好地掌握这个话题不妨阅读一下“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”,这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但具体问题请以官方机构答复为准!

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 篇1

《小径分岔的花园》读后感800字!

又开始看一遍!我靠一面镜子和一部百科全书的帮助发现了乌克巴尔。镜子令人不安地挂在高纳街和拉莫斯•梅希亚街①一幢别墅的走廊尽头;百科全书冒名《英美百科全书》(纽约,1917),实际是1902年版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》的一字不差、但滞后的翻版。

这是开头的几句话。我又有新的发现和理解。因为书里特隆的宇宙观主要是在探讨贝克莱的哲学观点。

所以我觉得“镜子”可能是在暗喻能够很好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物体。镜子也可以看到一个图像,这个也是贝克莱哲学里面的一个我认为核心的认知方式,贝克莱觉得事物都会在心里面产生一幅图像。

“百科全书”:书是没有图像的,只有语言,所以是需要我们拥有想象能力的。可能是在暗喻着精神实体。比如说上帝、意识流之类的。这也解释了小说里特隆人认为玄学是幻想文学的一个分支。小说里还有一句话——特隆的书籍也不一样。虚构性质的作品只有一个情节,衍生出各种可能想象的变化。

这就是两个对比: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。

然后又说百科全书是冒名《英美百科全书》,哲学家约翰洛克是生在一个清教徒的家庭,他的主要的哲学观点写在了美国的《独立宣言》里,所以有没有一种相互对应的感觉。

贝克莱是英格兰血统,他出生在约翰洛克之后,他的哲学观点就是从洛克那边发展的,得到启发的。所以作者说实际是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》。但是为什么又说一字不差但滞后的翻版呢?因为贝克莱一开始写了一本书,书名是《人类知识原理》,由于没有受到认同,所以他把他的这些观点写成更通俗的著作,再次出版了,名书是《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》。海拉斯与希腊语中表示物质的词类似,他正好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,并且在精神上非常接近约翰洛克的哲学。斐洛洛斯他的名字的字面意思是爱心灵的人,代表着贝克莱自己的哲学观点。

仅仅这么一段话,已经有那么多深刻的含义在里面,作者的哲学素养非常的高深。

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 篇2

间歇听到博尔赫斯,最近抽空读这本《小径分岔的花园》,三星给书、一星给作者。和书同名的这篇小径分岔的花园篇幅很短,之前断断续续听到内容的几乎是短篇的全部了。梁老师在荒诞主题里面提到的一个点,艾伯特这样一个博士被杀最后变成信息传播里面一个小小的环节,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,可能瞬间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,这是对人价值一个非常彻底的解构。

余准间谍的身份、马登上尉的追捕、要向看不起他的上司证明自己的价值,他选择杀死艾伯特传出消息,证明自己的价值。结局是绞刑和悔恨。从前文的铺垫来看余准是一个很博学的人,如果是选择逃离盟军的追捕,不再当一名间谍,在后面的和平年代或许是另一番境遇。把自己代入一下当时的环境,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,人被眼前的事物和局势所困,很难有信心看到长远的未来。

我常觉得每个人都陷于某种困境中,或是暂时的困难、舒适的围栏、命运的羁绊或沉重的厄运。从旁观者来看突破这个困境应该并不难,困境中的人却无法挣脱,如同处在迷宫一般。

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 篇3

让我们回忆一下小径分叉的宇宙观。时间永恒分叉,每一种可能都在同时发生。很多书评把这解释为平行宇宙,至少在我看来这个解释如同隔靴搔痒,不能解决问题,只是将这种宇宙观简化了。平行宇宙完全有更好的写法,何必如此芜杂混乱,刻意制造无数的交叉点让故事杂乱无章?为什么要把全部的平行宇宙压缩进一个时空?如果只是单讲平行宇宙,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其实不算出彩,当然,它的优点应该在别处。

阿里阿德涅的线团:我们来揭晓谜底吧。小径分叉的花园不是平行宇宙,而是——迷宫。我们通常理解的迷宫是三维空间中的,迷宫在空间中延伸出无数条分叉的小径;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中,迷宫是四维的,在时间里延伸出分叉的小径。三维的迷宫里岔路时而交汇时而分散,而在博尔赫斯这里时间时而交汇时而分散,构成小径分叉的花园。

依我看,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就是一座迷宫。如何写一个构筑在时空之上的迷宫?余淮的曾祖用了最愚拙的办法,写一部篇幅巨大、永无止境的长篇小说;懒散的博尔赫斯显然不想用这种费时费力的方法,他的方案是“一座象征的迷宫”。

彭雎的小说里有一个上一回死去的人在下一回又出现了,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里情况类似。开篇就提到了“青岛大学前英语教师”,故事的结尾余淮又被绞死了。根据青岛大学官网,一战期间没有“青岛大学”,只有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,直到1924年才有私立青岛大学,那么在一战中被绞死的余淮至少活到了1924年。当然可以认为博尔赫斯弄错了,不过根据书中的伏笔,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他蓄意而为之。

如何构筑一个时空上的迷宫?那就是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。博尔赫斯巧妙的避开了迷宫芜杂的枝蔓,一开篇,主人公余淮就在迷宫的中心。如何走出迷宫,把情报交到头头手上(注意,如何送情报既是前面我们谈到的迷,又是走出迷宫的象征)?余淮的办法是向左拐、向左拐(作恶,杀掉艾伯特)。在迷宫中穿行时(也就是和艾伯特交谈的过程中),他发现了迷宫之中还嵌套这更小的迷宫(曾祖彭雎的小说。注意这里出现了嵌套结构)。最后一幕是枪杀艾伯特,走出迷宫。为什么“谁都不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”?因为虚构入侵了现实,余淮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既被绞死又活了下来(这一点在开头就已有提示),因为余淮满怀希望的走到了迷宫的出口,却发现——迷宫外面是一个更大的迷宫。

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 篇4

《小径分岔的花园》读后感1000字!

在博尔赫斯眼中,所谓的历史与小说的界限是模糊的,在细节方面同样经不起过多的推敲。《小径分岔的花园》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,博尔赫斯掩饰不住自己对侦探小说的痴迷,在历史的分岔点上,虚构了时间这一多维体系所能承载的无限隐秘。

欧洲战争的硝烟背后,是各方间谍密探相互之间的殊死搏斗。逃亡与追捕,让短暂的时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力量。博尔赫斯设置了一个庞大的谜语,表面上用死亡成功传递了军事机密,隐藏其中的却是错综复杂、生生不息的时间迷宫。

迷宫注定是时间的陷阱。在故事里,通过小径不断分岔、衍生不已的花园,既是时间的象征,也是迷宫与小说本身。由于无休无止循环往复,由时间织成的网络涵盖了无法穷尽的可能性。人们只能存在于门与门的隔断之中,打开一扇门,面对的仍然是无法逾越的屏障。转身回头,亦复如此。

中国自古有回环诗,往复回环,将可能性缠绕其中。一部作品如果以回环的形式衍生出去,对其解读也将是近乎无限的。新鲜的事实总是在不懈地挖掘中不断涌现。

博尔赫斯所最关心、最专注的问题,隐藏在谜面之后的,就是时间。

是时间的交汇,让人们跨越空间,彼此相遇。同时,时间也在不断地衍生变化,永远分岔,相遇与死亡仅仅占据了时间的某一时刻,由时间组成的迷宫让人们彼此分离。稍纵即逝既表明了时间的唯一性,也透露了时间所隐喻的无限可能性。

侦探小说免不了要设置悬念,正如迷宫的岔路,人生的歧途,面对两难的抉择,常常表现为智力的较量。

西方侦探小说的开创者爱伦·坡曾经说过,写小说,必须为了最后一行。博尔赫斯自始至终保持了作品的张力,主人公面临死亡的恐惧与躁动,像一块大幕笼罩着整个故事。当他终于按照无可挽回的决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得到的是对生命的解脱与厌倦。在他特别小心的扣动扳机时,唯一的子弹也射向了自己。

博尔赫斯相信希腊哲人柏拉图所说的,时间是永恒的活动形象;相信英国神秘主义者布莱克的名言:时间是永恒的馈赠。

在博尔赫斯看来,透过混乱无序的时间表象,其背后所隐藏的神秘规律即为永恒。他将结局与开头联贯起来,成为一个圆环,重述了无法穷尽的一千零一个故事,用时间之网构建了语言的迷宫。终其一生的跋涉,注定其距离迷宫的终点与原点同样遥远。

时间的持续不断,让人们的生命在不停地趋向死亡。事实上,人们不仅时刻在死亡,也在新生。时间变动不居,总是将死亡抛诸身后。

博尔赫斯企图用文字造成的迷宫超越死亡,在形而上学的分岔小径上回归永恒。可惜永恒幻化成了时间的碎片,如同由迷宫组成的分岔小径的花园一样无迹可寻。那个梦想建造一个谁也无法走出的迷宫的人,最终困住了自己。

迷宫赋予了博尔赫斯的小说以近乎完美的形式,也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陷。分岔小径的花园始终神秘地开放着,面对着不断衍生的多种未来,对时间迷宫的探险也将永远不会停止。

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 篇5

私以为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中集合了博尔赫斯全部的标志性写法与主题,包括嵌套结构、迷宫、无限与永恒(一座三维的迷宫是无限的象征,四维的迷宫是永恒的象征)、虚拟入侵现实(出现在《特隆》中)、环形时间(一个迷宫套着另一个迷宫是环形时间的一个变形)以及虚无主义。其中,迷宫是全文的线索与破题关键,以迷宫将如此多宏大的主题串在一部短篇中,其构思不可谓不精巧。

条条小径通往……虚无:虚无,在我看来是迷宫的真正象征。博尔赫斯深受诺斯替教宇宙观的影响,而其诗中也有很明显的虚无倾向。小径分叉的花园是一座象征的迷宫,那么不妨想象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座迷宫,认识的岔道繁多,只有一条通向真理;余淮象征着一个智力超群的哲学家,他凭借智慧找到了迷宫的出口,最终却发现迷宫外面是另一座迷宫(人永远无法触及真理)。尼采说真理是痛苦的,认识是少数人的事;“谁都不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”大概指的就是认识是痛苦的,与其认识宇宙的虚无,不如不要认识。《小径分叉的花园》讲的大致也是一个追寻者终于发现宇宙不是一条有规律的直线,而是一个芜杂的、无限的嵌套迷宫,最终拥抱虚无的故事,最后的结局应该是余淮永远迷失在迷宫中。(这个内核似乎跟道家“真理幽微难明”的思想很一致啊!)

结论:小径分叉的花园是一座构筑在时间上的迷宫,象征虚无。

精选阅读

本文来源://www.dhs4.com/d/8940.html

  • w
    微观世界读后感通用(9篇)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3-22

    根据您需要的资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“微观世界读后感”,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。读书只是一种学习形式,“读后感”才是学到的实质,“读后感”比读书更重要,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跟进我们的网站!...

  • w
    秘密花园的读后感受(精选4篇)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3-20

    经过搜索和整理,大红薯的编辑为大家呈上“秘密花园的读后感受”,文档处理需要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要求,关键时刻我们不要忘了范文能给我们带来的帮助。借鉴范文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意念提高文章的可读性。学习借鉴范文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任务?...

  • w
    [荐]读后感山谷朋友们5篇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3-03

   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;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,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,作品便是一本带给人快乐的书。写读后感时,我们要分析材料,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。依据您的要求大红薯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涉及“读后感山谷朋友们”的文章,我们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您成为更好的领导者!...

  • w
    鲁西西传读后感怎么写(5篇)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2-02

    阅读能够带给人前所未有的愉悦和满足感,阅读是幸福的。经过不断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以后,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让我深表赞同,写读后感时要有主次感与逻辑感,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?以下“鲁西西传读后感怎么写”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,供你参考和使用,请收藏和分享。 读后感—《鲁西西传》之《鲍尔历险记...

  • w
    【热】名人故事读后感1篇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3-21

    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故事典故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。这些故事典故都是优秀的中华文化。好的故事典故可以促进我们优秀品德的成长。学习工作之余可以多阅读关于故事典故的书籍。故事典故收集应当从哪方面入手?经过整理,小编为你呈上名人故事读后感1篇,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。必看的“名人故事读后感1篇 ”相关文章让你...

  • w
    老人与海的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3-21

    读书,使人豁然贯通,柳暗花明。在阅读作者的作品后您心中就会有一些感动,读完之后想必你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。那么怎么作品的读后感描绘出来呢?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《老人与海的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》,供你参考,希望能帮到你。“好汉可以被毁灭,但毫不能被打败。”这句话出自美国知名作家厄尼斯特·海明威的《白叟与海...

  • w
    萝铃的魔力读后感范文通用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3-21

    作品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籍。这个时候我们要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感悟,加强对文章的理解,想要更加明确自己的看法考虑看看“萝铃的魔力读后感范文”,希望本文可以对你产生启示希望你喜欢!...

  • w
    美学四讲读后感6篇

    发布时间:2024-03-18

    今天大红薯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讲述“美学四讲读后感”的文章。读后感注重的是及时的反应,很多情感在读完之后就会自然的流露出来了,阅读作品时,被其跌宕起伏的剧情,流畅的文体深深吸引了。 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和感悟生命的转折和变化。有兴趣的观众可以来一睹为快!...